题春晓苕溪图(有引)

海岳庵前真凤雏,写此春晓苕溪图。
笔精墨妙澹无迹,但见一幅云模糊。
千舒万卷纸欲毛,人家彷佛临江皋。
市远不知更几点,村深自觉鸡三号。
苕花流尽馀不月,何处烟中棹歌发。
初疑咫尺天苍凉,又道微茫水空阔。
凤凰山下钱王孙,载书汎宅来吴门。
题诗看画足宾客,长篇短章星斗繁。
百年耆旧竟沦落,此图去作他人物。
宝剑谁将土花蚀,光射牛女寒不没。
飞堕王郎杏花圃,开户得之喜欲舞。
卷中半是三吴人,诗画一时皆入神。
却笑桐村老迂牧,葡萄后尘追绝躅。
吁嗟王郎且珍袭,不拜犹当下长揖。
米家石丈诚难遇,牧也徒狂惜无补。
五色王葩雨吾雨,欲起元晖与之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名为《春晓苕溪图》的画作,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画中的美景和背后的故事。

开头提到画作者是"海岳庵前真凤雏",可能指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家。画作笔法精妙,墨色淡雅,整幅画看起来像笼罩在云雾中,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画中描绘了临江的村庄,远处有市集,村里传来鸡鸣声,营造出清晨的宁静氛围。

诗中特别描写了苕溪的景色:苕花凋谢,月光下隐约听到船夫的歌声。画面时而显得很近,时而又显得很遥远,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让整幅画充满意境。

后半部分讲述了这幅画的流转故事:原本属于钱王孙(可能是一位贵族),后来流落他人之手。诗人用"宝剑生锈"来比喻这幅画被埋没的遭遇。直到被"王郎"(可能是位爱画之人)在杏花园中发现,才重见天日。

最后诗人感叹这样的好画实在难得,甚至想和古代画家元晖(可能指宋代画家米友仁)讨论这幅画。整首诗既赞美了画作的艺术价值,又讲述了它曲折的流传经历,表达了对艺术珍品的珍视之情。

诗人用通俗的比喻(如"宝剑生锈")、生动的场景描写(鸡鸣、船歌)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这幅画的美和它背后的故事。

周鼎

(1401—1487)浙江嘉善人,字伯器,一名铸,字九鼎。博览群书。正统中参赞军务金濂辟为幕僚,从至福建。旋授沭阳典史,为王竑所恶,罢官归。遨游三吴,卖文为生。与修《杭州府志》。有《桐村集》、《疑舫集》、《土苴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