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 戊子清明将至寒食夜游康乐园无以悼先父先长兄长歌当祭(戊子)

雾霏浓,康园秉烛,梦入寒食。
萧索榕荫淅淅。
迷濛茵草霭白。
沁十八铜人香汗黑。
灯昏色、漠漠岑寂。
正缟素苍茫弥无极。
乱蛙鼓声逼。
凄恻。
北邙岁岁愁织。
对偃月残云,梨花雨、一片霜泪溢。
看木落萧萧,红殒狼藉。
土中血碧。
听藓碑叶走,厉魂声立。
冷露啼烟山鬼泣。
阴阳绝、难留恨魄。
死生别、回肠悲更直。
一门钝、不悟前因,觅不得,三生石上头颅击。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清明节前夜(寒食节)漫步康乐园时,对已故父亲和兄长的深沉思念。全词通过阴郁的景物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宣泄,营造出一种凄迷悲凉的氛围。

上片用浓雾、昏暗的灯光、萧索的榕树等意象,描绘出一个阴森迷蒙的夜晚场景。"十八铜人"可能指校园雕塑,在夜色中显得模糊诡异。蛙鸣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暗示作者内心的不安。

下片直接抒发哀思。"北邙"(古代著名墓地)和"梨花雨"(清明时节的雨)等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丧亲之痛紧密联系。落叶、残花、带血的泥土等描写,暗示生命消逝的残酷。最后用"三生石"(传说中记录前世今生的石头)表达对亲人转世踪迹的徒然寻找,头颅撞击石头的动作,展现出极度的悲痛与绝望。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自然景物与内心痛苦完美融合:迷蒙的雾气如同化不开的哀愁,萧萧落叶就是飘零的生命,蛙鸣虫泣都像在为逝者哀歌。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抽象的悲痛变得具体可感,即使不了解具体背景的读者,也能被其中真挚的哀思所打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