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泛舟鉴湖的唯美画面,用简单却生动的语言传递出清凉空灵的意境。
前两句"湖光如鉴月如珪"用两个精妙的比喻:把平静的湖面比作光亮的镜子,将月亮比作洁白的玉器,立刻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月光洒在如镜湖面上的静谧景象。"两桨飞"这个动态描写,又为静谧的画面增添了轻盈的动感,仿佛能看到小舟在月光下划出的涟漪。
后两句转向人的感受。"鹤氅"指代飘逸的衣衫,"冰骨爽"形容夜风带来的透心凉意,让人仿佛置身冰雪世界。最妙的是最后一句,诗人被这清冷的月光和湖景所感染,产生了一种恍若从月宫归来的错觉,把现实与神话完美融合。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湖光、月、桨、衣衫)组合出了最空灵的意境,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夜湖面的凉意,看到月光在桨下碎成银片的画面。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精准刻画,自然流露出对这片月色湖光的沉醉之情。
林概
字端甫,福清人,高之子也。景祐进士,试礼部第一,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长兴县。后官至集贤校理,卒。所著有史论百篇,《辨国语》四十篇。子旦。旦,字次中,嘉祐进士。熙宁中,由著作佐郎,历监察御史里行,甫五月,以论李定事罢。久之,乃起签书淮南判官。元祐初,复拜殿中侍御史,甫莅职,即疏论:蔡确、章惇既去,其余党常怀丑正恶直之心,愿留宸虑,以折邪谋”。又论“吕惠卿、邓绾虽贬斥,未足尽其罪,乞投散地,以谢天下。”旦在台,多所弹纠,悉协公论。出为淮南转运使。子肤,亦有名,坐元符上书,陷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