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译上人出蜀

久雨败沼荷,晓风猎岩桂。
人各动归思,子独谋远逝。
峡门去来舟,日为声利计。
扣舷数得失,子独寻师锐。
径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
云居接庐阜,荐福踞鄱汭。
维此三大老,从之可卒岁。
玉泉亦清冽,纵饮争挽袂。
南极百十城,一一尽所诣。
宁使茧生足,肯畏雪封砌。
更忆大瞿昙,捐身求半偈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译上人)决心离开繁华喧嚣的蜀地,远行求法的故事。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修行者超脱世俗的坚定追求。

前四句用"久雨毁荷""晓风摇桂"的意象,暗喻世俗生活的无常。当别人都想着回家时,唯独译上人选择远行求法。

中间部分通过"峡门舟楫"的对比:普通人为名利奔波("声利计"),而译上人专注求道("寻师锐")。列举径山、云居、荐福三处佛教圣地,暗示修行之路虽远必至。

"玉泉清冽"象征佛法的纯净,修行者相聚论道的场景。"南极百城"到"雪封砌"用夸张手法,表现译上人求法不畏艰险的决心。

结尾用佛陀"舍身求偈"的典故,将译上人的求法精神升华到极致,彰显了为真理不惜牺牲的崇高境界。

全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修行场景的交织,赞美了修行者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品格。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佛门弟子虔诚向道的感人力量。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