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恩师刘君惠先生的深切哀悼与怀念。全诗通过三峡猿啼、蜀地悲风等意象,营造出沉痛的氛围。
首联用三峡猿猴的哀鸣比喻自己的哭声,昨夜吹过的悲风暗示噩耗传来,奠定全诗哀伤基调。颔联回忆师生在锦江(成都)共处的往事,如今却无处再向老师请教,充满遗憾。颈联用峨眉山月比喻老师的高洁品格,用泰山松象征老师的崇高风骨,展现对老师的敬仰。尾联以浪漫想象收束,将老师的诗魂比作扶摇直上的仙鹤,飞向天宫玉楼,既表达不舍,又给予美好归宿的祝愿。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声声泪"的悲痛,又有"千寻松"的崇敬,最后以"玉楼"的仙化意象化解悲伤,体现中国人对生命逝去的诗意理解。比喻生动(如用山月、青松喻人),虚实结合,将现实哀思与浪漫想象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