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
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
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
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
谩读襄王赋,虚夸子晋仙。
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
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
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
谩读襄王赋,虚夸子晋仙。
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池塘雨景中听到笛声的美妙体验,充满画面感和音乐美。
前四句先用"朱华沉泉""池塘雨天"点明时令场景,随后用两个精巧比喻:白鹭的头像飘动的暗雪,荷叶上滚动的雨滴像晃动的珍珠,瞬间让雨景活了起来。
中间六句集中写笛声。诗人先设问"谁家笛声",让读者产生好奇。接着用"冲烟""拂波""隔树"等动态描写,展现笛声穿透雨雾、随水波起伏、在树林间回荡的立体效果。"沥沥""遥遥"两个拟声词更是让人仿佛听到了若隐若现的笛音。
后六句转入联想。诗人把笛声比作天龙吟唱和石头共鸣的天籁,又用"襄王赋""子晋仙"两个典故,说这笛声比古代传说中的仙乐更动人。最后以"肠断"作结,不是悲伤,而是形容被音乐震撼到极点的感受。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将视觉(雨景)、听觉(笛声)完美融合;二是用"飘雪""荡珠"等新鲜比喻让寻常景物变得惊艳;三是通过声音的传播过程(从听到到寻找声源再到沉醉),带着读者一步步进入诗境。读完仿佛自己也站在那个雨天池塘边,被不知何处飘来的笛声深深打动。
钱易
临安人,字希白。钱昆弟。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才学瞻敏,为文数千百言,援笔立就。又善绘画,工行草书。有《洞微志》、《南部新书》、《青云总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