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太湖

旋经义兴境,顿棹石兰渚。
震泽为何在,今惟太湖浦。
圆经萦五百,盼目盼无睹。
高天淼著岸。长津杂如缕。
窈窕寻湾碕,迢递望峦屿。
惊飙扬飞湍,浮霄漾悬岨。
轻禽翔云汉,游鳞憩中浒。
暗霭天时阴,嶢岧舟航舞。
冯河安可狥,静观戒行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停泊在太湖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太湖的壮阔与神秘。

开头写船经过义兴(今江苏宜兴)附近,停靠在长满石兰的小洲边。诗人突然疑惑:古称"震泽"的太湖到底在哪里?如今眼前只有这片浩瀚的湖面。这里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淡淡感慨。

接着用数字"五百"(指太湖周长五百里)和"盼目无睹"的对比,突出湖面的广阔无边——极目远眺也看不到边际。高远的天空与湖岸在水汽中模糊交融,长长的水道像丝线般纵横交错,这些描写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太湖的磅礴气势。

中段用"窈窕""迢递"等词描绘湖湾的幽深曲折和远处山岛的连绵,突然笔锋一转,写狂风掀起浪花仿佛要飞溅到空中悬崖,动静结合的描写让画面充满张力。轻捷的水鸟直冲云霄,鱼儿却在水中悠然休息,这一上一下的对比更添生趣。

最后天色转阴,高耸的浪涛中船只颠簸摇曳。诗人由此感悟:冒险渡河不可取, travellers应当静观其变。这个结尾由景入理,把惊险的航行体验升华为人生智慧——面对自然伟力时要保持敬畏与谨慎。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宏观的湖光天色,到中景的山岛湾流,再到特写的飞鸟游鱼,最后定格在风雨飘摇的孤舟。通过这种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的描写,既展现了太湖的多姿多彩,也传递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顿悟。

李颙

李颙(1627~1705),明末清初周至人,明清之际哲学家,与浙江余姚黄宗羲、直隶蓉城孙奇逢并称为海内三大鸿儒。李颙在理学上的造诣,被称为“海内大儒”。李颙和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统称为“关中三李”。李的著作,康熙、雍正年间均有刻本,光绪时补入《四书反身录》等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