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园送关简州分得古字

我歌白云篇,送君水云浦。
歌罢水云寒,伫立听鸣舻。
江湖昔在手,短蓑钓烟雨。
轩裳误羁馽,滥趋群玉府。
朱墨浪自妍,笔削竟何补。
高鸿堕秋枕,归梦纷莫数。
着鞭输子先,寤歌独怀古。
中年况作别,心事复谁吐。
故人分龙符,江色映修组。
话旧定何时,新知日旁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以及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四句是送别场景:作者唱着送别的歌谣("白云篇"),在江边送别友人。歌声停歇后,江面透着寒意,作者静静站立,听着友人离去的船桨声。这里用"水云寒"既写实景,又暗示离别的凄凉。

中间八句是人生回忆:作者想起过去逍遥自在的江湖生活(披蓑衣钓鱼),后来却误入官场("群玉府"指朝廷),整天埋头公文("朱墨"指批阅文件),觉得这些工作毫无意义。夜里常做归乡的梦,但现实是友人已先一步离开官场,自己只能独自怀想古人高洁的情操。

最后六句回到现实:人到中年还要经历分别,心事无人倾诉。看到友人带着官印("龙符")赴任,江色映照着官服,不知何时才能再叙旧,而身边的新交又纷至沓来。这里"新知日旁午"用正午阳光比喻新朋友的热情,反衬出对故人的思念。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情感:对自由生活的怀念、对官场虚名的厌倦、对真挚友情的珍视。语言看似平实,但"短蓑钓烟雨""高鸿堕秋枕"等意象清新脱俗,把抽象的感慨化为可感的画面,让读者能直观体会到作者复杂的心绪。

郑伯熊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 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