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园

秋来两度问青山,□世人还出世间。
西壤草堂留短句,东篱丛菊对□□。
幽情岂肯遗簪笏,多病终当学返还。
贤哲于今满青琐,沧江且合纵疏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探访姚园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首联"秋来两度问青山"点明时间是秋天,作者两次探访青山,暗示他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世人还出世间"则透露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矛盾心理,既身处其中又想超脱。

颔联"西壤草堂留短句"写作者在西边的草堂留下诗句,"东篱丛菊对□□"描绘东边篱笆旁盛开的菊花,展现了一幅恬淡的田园景象。

颈联"幽情岂肯遗簪笏"表明作者不愿为了官位(簪笏象征官职)而放弃内心的幽静情怀,"多病终当学返还"则因身体原因决定回归自然,体现了道家返璞归真的思想。

尾联"贤哲于今满青琐"讽刺当今朝廷虽然人才济济(青琐指宫门),但作者宁愿"沧江且合纵疏闲",在江边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这里的"沧江"象征隐逸之所,"疏闲"代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世俗与隐逸,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草堂""丛菊"等意象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意境,最后以"纵疏闲"作结,突出了追求心灵自由的主题。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传统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