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与和平交织的乡村图景,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人生选择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四句用两种生活场景的对比:士兵们厌倦战争想要放下武器("欲投戈"),而乡间正举行热闹的祭祀活动("赛社")。酒香四溢的农家宴会与晚霞中渔家随意堆放的蓑衣,构成安宁祥和的田园画面。这里"施旗映薛萝"的细节,暗示军旗已与藤蔓植物缠绕,暗喻战事久拖未决。
后四句转入哲理思考。诗人认为"半帘风月"这样的闲适生活才值得吟咏,而战场功名就像水上波纹转瞬即逝("一剑功名水上波")。最后两句尤为动人:当人们回望历史遗迹,多数人衣袖上都沾满泪水,暗示无论选择哪种人生道路,最终都难逃时光的淘洗与遗憾。
全诗用"酒熟田家""晚晴渔舍"等充满生活气息的意象,与"南征战士""一剑功名"的肃杀形成强烈反差,通过这种视觉对比,传递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虚幻的认知。末尾的"泪痕多"三字,道尽人类面对历史与命运时的永恒怅惘。
邱道隆
邱道隆,字懋之,上杭人。正德甲戌(1514)进士,知顺德县。时值岁歉,立法赈饥。毁淫祠,新学舍。擢江南道御史,首请逐佛郎机入广南、停浙江织造二事。及巡山西,督河东盐课,疏请开濬古永丰渠,建盐仓,处屯军,补额课。言皆硕画。时分守太监黄玉,怙恃逞威,道隆列罪状劾之。再巡四川,又劾分守少监阎良。会有旨举用人才,凡所疏荐,皆一时耆宿。以鲠直触忌,出知南雄府。端方持大体,僚属凛凛奉法。常大书“畏天悯人”四字以自警。以亲老告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