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原送别图赠聂井愚令君入觐

凫舄翩翩紫气间,寒原目送渺难攀。知无白集留行箧,刚贮溪藤一尺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远行的画面,充满含蓄的情感和巧妙的艺术表达。

前两句"凫舄翩翩紫气间,寒原目送渺难攀"用生动的意象展现送别场景:友人像野鸭般轻盈地飞向远方祥云,而送行者站在寒冷原野上,望着逐渐消失的身影。这里"难攀"二字既写实(追不上远去的友人),又暗含对友人前程的向往和自身的不舍。

后两句"知无白集留行箧,刚贮溪藤一尺山"最见巧思:诗人知道友人行囊里没有白居易的诗集(暗示不追求世俗功名),却装着一幅小小的山水画("溪藤"指画纸,"一尺山"指画中景物)。这既展现了友人清雅脱俗的品格,又暗喻他带着故乡山水远行,寄托了诗人"虽不能同行,但心意相随"的深情。

全诗通过"飞鸟""寒原""行囊""山水画"等具体意象,将送别的惆怅、对友人的赞赏、以及精神相伴的慰藉都融入其中,没有直抒胸臆却情意绵长,展现了传统文人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