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山园亭宴集得乐字

伊余幸寡营,心期在林壑。
矧此昆友间,献岁及行乐。
昔人种柏地,精庐抗南郭。
玩碑得奇篆,展墓荐清酌。
永想玉山姿,何由起冥漠。
双羊谅匪遥,追尝宛如昨。
群物悦熙阳,孤芳厉华薄。
山亭一流憩,觞宴忻酬酢。
方以野胜留,宁知夕景落。
良会当嗣今,允矣敬亭约(原注叔志又约游敬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柏山园亭的春日聚会,充满闲适雅趣和友情的温暖。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很幸运,没有太多俗事烦扰,一心向往山林隐居的生活。正巧在年初("献岁"指新年伊始)和好友们相聚,一起游玩行乐。他们来到前人种柏树的地方,这里有一座精致的屋舍("精庐")矗立在南城外。

聚会上,大家欣赏石碑上奇特的篆刻,扫墓时献上清酒祭奠。诗人不禁想起已故的友人("玉山姿"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感叹无法唤醒长眠地下的故人。但看到墓前的石羊("双羊"指墓前石雕),又觉得逝者仿佛并未远去,往事历历在目。

此时春光明媚("熙阳"指和煦阳光),万物欣欣向荣,而诗人与众不同的品格("孤芳")在繁华中更显高洁。他们在山亭休息,饮酒作诗,互相酬唱("酬酢"指宾主互相敬酒)。大家沉醉于野趣,竟忘了夕阳西下。最后约定:这样美好的聚会要继续办下去,下次就去敬亭山游玩(呼应诗末原注)。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柏树""石碑""石羊"等具体景物,把怀古之情写得真实可感 2. "孤芳厉华薄"一句既写实景,又暗喻诗人超脱世俗的品格 3. 结尾的夕阳与约定,让温馨的聚会余韵悠长

本质上,这是首"朋友圈晒聚会"的诗,但古人用清酒、石碑、山亭等元素,把一次春游写出了穿越时空的雅致。我们今天读到,依然能感受到那份与挚友把酒言欢、不负春光的惬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