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臼 其二

惯坐愁城日似年,一寒至此倩谁怜。
无台避债追呼急,儿女犹争压岁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在年关时的窘迫处境,语言直白却充满感染力。

前两句"惯坐愁城日似年,一寒至此倩谁怜"写的是:主人公长期生活在忧愁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么漫长。如今穷困到极点("一寒至此"是形容极度贫困),却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这里的"愁城"比喻被忧愁包围的生活状态,用"日似年"夸张地表现了度日如年的煎熬。

后两句"无台避债追呼急,儿女犹争压岁钱"更具体:家里穷得连躲债的地方都没有("无台避债"指无处藏身),债主催债的声音越来越急迫。可不懂事的孩子还在吵闹着要压岁钱。这里通过"追呼急"和"犹争"的对比,既表现了成年人的无奈,又凸显了孩子的天真无知,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底层百姓年关时的真实困境。大人被债务逼得走投无路,孩子却还沉浸在过年的期待中,这种对比让人心酸。诗人没有直接说"多苦多难",而是通过具体场景让读者自己感受,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