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闻蝉
关心恁处,奈恼人、依旧夕阳一片。
不是诉愁偏响急,高唱入云声远。
岸柳枝头,官槐叶底,已觉金凤换。
怜他薄鬓,玉台空冷钗燕。
谁念独客单衣,向江南渭北,惯听凄婉。
况值潘郎秋易老,休忆旧家庭院。
不受风尘,恰宜疏放,何事常拘管。
草虫唧唧,浅深月下相伴。
不是诉愁偏响急,高唱入云声远。
岸柳枝头,官槐叶底,已觉金凤换。
怜他薄鬓,玉台空冷钗燕。
谁念独客单衣,向江南渭北,惯听凄婉。
况值潘郎秋易老,休忆旧家庭院。
不受风尘,恰宜疏放,何事常拘管。
草虫唧唧,浅深月下相伴。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听蝉鸣时的感慨,像一首用蝉声串起来的内心独白。
上片从蝉鸣写起:夕阳下蝉声格外恼人,不是因为它们叫得急,而是那种穿透云霄的声音让人无法忽视。柳枝槐叶间,蝉鸣提醒着季节更替("金凤换"指秋风起)。这时词人突然想到自己:蝉声让梳妆台边的首饰都显得冷清,暗示无人欣赏自己的容颜。
下片转向人生境遇: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独客单衣"),从江南到西北(渭北)听惯了凄凉的蝉声。秋天容易让人衰老("潘郎"指美男子,这里暗喻青春),更不该回想故乡。接着是豁达的自勉:既然不受世俗束缚,何必自我拘束?最后以虫鸣月下的画面收尾,看似闲适,实则藏着孤独——只有草虫相伴。
全词妙在把蝉鸣变成一根线,串起了季节变化、容颜易老、羁旅孤独这些人生常态。表面写蝉,实际句句都在写人,那种秋天特有的淡淡忧伤,被蝉声衬托得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