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行(咏梁、唐、晋、汉、周) 其三 沙台

穹庐拜受白貂裘,身披入洛垂藻旒。
甘呼高鼻胡作父,岂料大目儿为仇。
儿无远略浪战尔,纱帽迎降泪如洗。
总将血属入虏尘,但扬骨灰随汉鬼。
建州耕获风霜寒,犹想沙台射鹿还。
殿前金刀割兔肉,门外雕戈来可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的故事,用通俗的比喻和画面感很强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认贼作父、最终自食恶果的悲剧。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 1. 石敬瑭在帐篷里(穹庐)接受契丹人赏赐的白貂裘,穿着这身衣服进洛阳当皇帝(藻旒是皇帝冠冕的装饰)。这里用"拜受"二字暗含屈辱。 2. 他厚着脸皮认契丹首领耶律德光当爹(高鼻胡指契丹人),没想到自己养大的干儿子(大目儿指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来反而和契丹翻脸。这就像现代人认黑社会老大当干爹,结果自己儿子和干爹打起来了。

中间四句写亡国惨状: 1. 石重贵没有战略眼光胡乱开战(浪战),最后戴着官帽(纱帽)哭着投降。 2. 整个皇族被契丹掳走(血属入虏尘),只能死后把骨灰撒回中原当汉人鬼魂。这里用"总将...但扬..."的对比句式,突出无力回天的绝望。

最后四句是讽刺性对比: 1. 契丹人在建州(今辽宁)寒风中耕种抢来的土地时,石敬瑭还在幻想回沙台(后晋起家之地)打猎。 2. 最讽刺的是:皇帝在殿前用金刀切兔肉享乐时,契丹军队(雕戈可汗)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就像现代某富豪在豪宅切牛排时,讨债的黑社会已经破门而入。

全诗用"认干爹-被反噬-亡国惨状-生前享乐"的递进结构,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揭露石敬瑭的荒唐。最后两句的奢靡画面与敌军压境形成强烈反差,堪比电影《教父》里婚礼狂欢与黑帮屠杀的交叉剪辑,让读者自己体会"自作孽不可活"的道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