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其三 断桥残雪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
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
等闲。
泮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
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
琅玕。
半倚云湾。
孤棹晚、载诗还。
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
东阑。
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鹓斑。
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冬日西湖断桥残雪的景致,通过诗人的寻梅之旅展现出一幅清冷幽雅的画卷。

上片以"觅梅花信息"开篇,写诗人冒着寒风、拢着衣袖骑马寻梅的场景。"放鹤人归"借用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暗示孤山梅花已谢,只剩清冷诗魂。接着用"泮寒睍暖"(冰雪将融未融的微妙状态)的细腻观察,带出城中雪水消融的景象。"瓦陇竹根"二句突然转折,指出断桥边的竹瓦民居别有一番风味,引得诗人驻足观赏。

下片"琅玕"(美玉)喻指积雪的断桥,半掩在云雾缭绕的湖湾中。黄昏时分诗人乘船载诗而归,醉眼朦胧中将断桥幻化成梳妆镜台("奁月"),桥洞与新月相映成趣。最妙的是"有人步玉"的想象:仿佛看见东边阑干处有仙人踏雪而来,积雪浸湿了绣鞋。结尾用"晴波涨绿"的春日预想与"谢池梦草"的典故,暗含冬去春来的生命轮回。

全词如一组电影镜头:从孤山寻梅到断桥观雪,从城中融雪到湖上归舟,最后以春日畅想收尾。诗人把实景与想象、历史典故与当下体验完美融合,在清冷意境中透出灵动生机,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雅致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