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舟中即事
乌溪出闸催双橹,急趁回潮下黄浦。
午前期到上洋城,生怕潮来近亭午。
夜潮已落岸痕高,风卷浪花翻雪卤。
渡头趁渡人如鸡,水行泥行亦良苦。
西岸冲波远入村,东岸涌沙作林圃。
岸上居民无定踪,颇怪潮行无定所。
吾年五十游上洋,今岁重来五十五。
岂无玉雪美少年,向来一揖成千古。
亦有鸱张万石家,势去一朝无寸土。
噫吁嘻,人生幻化若浮云,陵谷变迁何足数。
午前期到上洋城,生怕潮来近亭午。
夜潮已落岸痕高,风卷浪花翻雪卤。
渡头趁渡人如鸡,水行泥行亦良苦。
西岸冲波远入村,东岸涌沙作林圃。
岸上居民无定踪,颇怪潮行无定所。
吾年五十游上洋,今岁重来五十五。
岂无玉雪美少年,向来一揖成千古。
亦有鸱张万石家,势去一朝无寸土。
噫吁嘻,人生幻化若浮云,陵谷变迁何足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途经上海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壮阔。
开头几句写船行迅速:天还没亮就摇着双橹从乌溪出发,趁着退潮赶往黄浦江。作者急着在中午前到达上海城,生怕涨潮耽误行程。这里用"催双橹""急趁"等词,生动表现了行船的紧迫感。
接着描写江边景象:夜潮退去后,岸边露出高高的水痕,大风吹起浪花,像雪白的盐卤在翻滚。渡口挤满了赶路的人,他们有的走水路,有的走泥路,都很辛苦。西岸的浪涛冲进远处的村庄,东岸的泥沙堆积成了菜园。这些画面真实记录了当时上海江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然后作者感慨:岸边的居民经常搬家,因为潮水总在改变地形。这引出了他的人生感悟——去年五十岁来上海,今年五十五岁再来,发现世事变化太快。曾经风度翩翩的年轻人,可能转眼就离世;那些嚣张的富豪,也可能一夜之间失去所有。
最后发出感叹:人生就像浮云一样变幻无常,山川地貌的变迁更是不值一提。这种感慨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人生短暂的领悟。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将江行见闻与人生感悟自然结合,让读者在感受江景壮阔的同时,也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世事的无常。诗中"风卷浪花翻雪卤"等比喻形象生动,"人生幻化若浮云"的感悟深刻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敏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