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招杂诗四首 其三

墙竹生夏阴,风荷留宿露。
解衣一盘礴,此岂不足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清晨的闲适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前两句写景:墙边的竹子投下清凉的阴影,晨风吹过荷叶,还能看到昨夜留下的露珠。这里用"生"和"留"两个动词,把竹荫和露珠都写活了,让人感受到夏日清晨特有的清新宁静。

后两句写人:诗人解开衣襟,随意地坐在地上("盘礴"就是舒展身体的意思)。面对这样美好的清晨景色,他觉得这就是生活最好的馈赠。"此岂不足付"这句话像是在反问:这样的时刻,难道还不够满足吗?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景物组合(竹、荷、露)就勾勒出鲜明的夏日画面 2. 通过"解衣"这个随性动作,展现了文人雅士的洒脱 3. 最后一句的反问,道出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 4. 全诗只有20个字,却包含了视觉(竹、荷)、触觉(阴、风)、时间感(宿露)多个层次

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往往就藏在这些简单的自然景物和闲适心境之中。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