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名诗

方舟去鳷鹊,鹄引欲相要。
晨凫移去舸,飞燕动归桡。
鸡人怜夜刻,凤女念吹箫。
雀钗照轻幌,翠的绕纤腰。
复闻朱鹭曲,钲管杂回潮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就像一幅用鸟名编织的画卷,通过鸟类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舟行图景。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妙处:

1. 鸟名串起的诗意
全诗每句都藏着鸟名(如鳷鹊、飞燕、凤女等),但这些鸟名不是生硬堆砌,而是巧妙融入场景——"晨凫移去舸"中野鸭推动小船,"飞燕动归桡"里燕子掠过船桨,鸟与人的活动自然交融,读起来既有文字游戏的趣味,又充满画面感。

2. 动静相宜的旅程
前四句用"去舸""归桡"等动态描写,展现舟行水上的轻盈(如飞燕带动船桨的颤动);后四句转向静态细节:鸡人报时、女子佩饰(雀钗、翠的)的微光,仿佛镜头从水面转向船内,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

3. 声音的立体空间
结尾突然引入《朱鹭曲》的乐声,钲鼓与潮水声交织,从视觉转向听觉。这种"突然听见"的写法,让读者仿佛置身舟中,感受到声音从远处水面荡来的层次感,余韵悠长。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开始是群鸟环绕的轻舟特写,慢慢拉远到人物衣饰的细腻反光,最后背景乐与自然之声缓缓淡出,留下无限遐想。诗人用鸟的名字作颜料,却画出了超越文字本身的流动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