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庵诗为印长老作
姑苏昔是吴王国,表里湖山本充塞。
吴王亡后台观空,只有湖山亡不得。
斋钱吴越又富足,前身端受灵山嘱。
平生佛事满东南,上下君民总纯熟。
阿师累世同此会,外家更是东南最。
晚年彷佛传双林,乡里推高无与对。
阿师四海老行脚,偶向南阳露头角。
他年欲识痴钝人,发长衲敝人谁觉。
吴王亡后台观空,只有湖山亡不得。
斋钱吴越又富足,前身端受灵山嘱。
平生佛事满东南,上下君民总纯熟。
阿师累世同此会,外家更是东南最。
晚年彷佛传双林,乡里推高无与对。
阿师四海老行脚,偶向南阳露头角。
他年欲识痴钝人,发长衲敝人谁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苏州(姑苏)的历史变迁和一位高僧(印长老)的故事,语言平实但意蕴深厚。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苏州的兴衰:这里曾是吴国的都城,湖山环绕、物产丰饶。但吴国灭亡后,宫殿楼台都成空,只有自然山水永恒不变。这里暗含"繁华易逝,自然永恒"的哲理。
中间八句聚焦印长老:他像前世受过佛祖嘱托,用富足的香火钱在东南一带广做佛事,深得百姓敬重。这位高僧世代修行,家族在东南地区声望极高,晚年更成为乡里德高望重的精神领袖。这里通过"纯熟""推高"等生活化词汇,展现高僧与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
最后四句写高僧的修行境界:他云游四海却低调朴素("发长衲敝"),像南阳卧龙般偶尔显露智慧。结尾"痴钝人"的自称尤其精妙——真正的高人往往大智若愚,这种反差感正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全诗用"湖山永恒"与"人事变迁"作背景,突出高僧超越世俗的智慧。语言像聊天般自然,但把历史沧桑、佛法境界和人生智慧都融在具体意象中,比如用"斋钱富足"表现香火旺盛,用"发长衲敝"刻画苦修形象,读来既有画面感又发人深省。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