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三 《湖上书怀再柬西樵考功、阮亭祠部》

飞絮满天,平堤外、乱萍初涨。人似燕、重来湖海,画梁无恙。

风雅竞推东阁妙,文章每说西京上。细论诗、若个过墙头,松醪饷。

曾踏险,瞿塘漾。才会意,沧浪唱。但银瓶索饮,酴醵佳酿。

五岳未周名士屐,百钱常挂山人杖。奈此君、不惠不夷间,难于状。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湖边触景生情,怀念友人并抒发人生感慨。全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开头到"松醪饷")描绘湖上春景,用飞絮、浮萍等意象展现暮春时节的动态美。作者把自己比作归来的燕子,暗示旧地重游。"风雅""文章"两句是夸赞两位朋友(西樵、阮亭)的文采堪比汉代名家,接着用"过墙头"这个生活化比喻,说他们的诗作就像邻居家飘来的酒香一样令人陶醉。

中片("曾踏险"到"佳酿")转入人生经历的回顾。"瞿塘漾"用长江险滩比喻仕途坎坷,"沧浪唱"用渔夫歌谣表达超脱心境,形成鲜明对比。随后用"银瓶索饮"这个生动细节,表现文人聚会时任性讨酒喝的率真性情。

下片最后抒发矛盾心境:既向往"五岳"代表的壮游生活,又满足于"百钱"象征的闲散日子。结尾用"不惠不夷"(既不清高也不随俗)点明自己难以归类的人生态度,就像画不出的微妙色彩,充满现代人所说的"纠结感"。

全词妙在将寻常景物(柳絮、浮萍)、生活细节(讨酒喝、挂手杖)与深刻人生思考自然融合,语言看似随意实则精心锤炼。特别是最后流露的"既想...又..."的矛盾心理,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仕隐之间的挣扎,容易引起现代人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