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旦

不寐当明发,沿阶扫落红。
晓风斜燕子,残月语鸡翁。
炉冷衔金兽,灯寒缀玉虫。
捲帘来曙色,抬镜若为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彻夜未眠等待天明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从深夜到黎明的微妙变化。

前两句直接点题:主人公整晚没睡,天还没亮就起身了,沿着台阶清扫落花。这里"扫落红"的细节特别生动,既说明季节是春天(有落花),又暗示主人公心事重重(需要靠打扫来排遣)。

中间四句用四个精巧的镜头展现拂晓景象:晨风中燕子斜飞,残月下公鸡打鸣,香炉里的兽形熏炭已经冷却,油灯结出了灯花("玉虫"是比喻灯花像小虫子)。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将明未明时的特殊氛围,既有夜的残余(残月、冷炉),又有晨的生机(燕飞、鸡鸣)。

最后两句写天亮后的动作:卷起帘子迎接晨光,拿起镜子却不知该如何梳妆。"若为容"三字最耐人寻味,既可能是因熬夜憔悴不知如何打扮,也可能暗示着某种更深层次的心事——新的一天开始了,却不知该以何种面貌面对。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夜扫落花到晨起对镜,通过庭院景物和日常动作的层层递进,含蓄地传达出人物复杂的心绪。最妙的是始终没有直接说"为什么失眠",但每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那份辗转反侧的情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