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分水关

层层峻岭费攀跻,头上云霄似可梯。
一水南分闽海远,数峰晴入楚天低。
雨声忽助溪声急,山色遥连树色迷。
扰扰浮名成底事,半生空自羡幽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翻越高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登山过程:崎岖的山路需要费力攀登,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能踩着云梯登天。站在山顶远眺,一条河流将福建与远方分隔,几座山峰在晴空下低垂,仿佛触手可及。这里用"云霄似可梯"的夸张手法,突出山势之高;用"一水分闽海"展现地理特征,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巅。

五六句通过声音和色彩写山中景致:突然的雨声让溪流更加湍急,远处的山色与近处的树影交织成朦胧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听觉(雨声、溪声)和视觉(山色、树色)的叠加,营造出立体的山林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瞬息万变。

最后两句是情感升华:诗人感叹追逐虚名毫无意义,半辈子都在羡慕隐居生活。这里的"扰扰浮名"与"幽栖"形成强烈对比,道出全诗主旨——在壮丽自然面前,世俗名利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想要摆脱尘世束缚、回归自然的愿望。

全诗就像一部迷你纪录片:先带我们体验登山的艰辛与山顶的壮阔,再用特写镜头捕捉山中的声光变化,最后以画外音的方式道出人生感悟。这种由景入情的写法,让读者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