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诗

我梦神游入官府,少年掖翁出东庑。
傍人相指窃笑语,掖翁少年乃宗武。
须臾呼我傍檐楹,闻汝颇有能诗声。
奈何低首就驱役(原注时为刑部委差官),更勿赴我诗坛盟。
惭惶趋出肩背缩,伥伥步绕山之麓。
忽闻笑语愕睨之,小桥流水环青竹。
仙人杂坐陈壶觞,举酒揖我邀我尝。
数杯万虑都不记,恍然寝室明晨光。
人生大抵如梦尔,梦饮陶陶寤犹喜。
益知饮酒可忘怀,市东走访刘夫子(原注宁州刘玉润甫)。
先生衰发不胜簪,研丹点句传青衿。
世缘消尽唯好饮,纵欲酌我囊无金。
元年建亥月,官有陈省杂(原注沧州陈歌和之)。
尝欲醉先生,省杂岂苟合。
元年建亥月,官有吕咨议(原注真定吕鉴仲宝)。
尝欲醉先生,咨议亦诚意。
阳月风日如春熙,梅花三两开南枝。
二官清要少公事,愿从先生一访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奇幻的梦境,充满了现实与虚幻交织的趣味。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梦境奇遇:诗人梦见自己进入官府,看见一个年轻人扶着老人走出来。旁人偷笑说这老人年轻时就是诗人自己(宗武),暗示时光倒流的荒诞感。官府里的人听说他会写诗,却嘲笑他为了生计低头做小官,不配参加诗坛活动。诗人羞愧离开,在山脚徘徊时突然遇到一群饮酒的仙人,被邀请共饮后忘却烦恼,直到天亮梦醒。

2. 人生感悟:醒来后诗人感叹人生如梦,但梦中饮酒的快乐很真实。这让他更想借酒忘忧,于是去找爱喝酒的刘先生。可刘先生穷得连买酒钱都没有,反衬出文人清贫的无奈。

3. 现实温暖:最后一段笔锋一转,说十月天气暖和,梅花初开,两位官员(陈省杂和吕咨议)公务清闲,主动想请刘先生喝酒。这里突然从梦境跳回现实,用温暖的画面冲淡了前面的失意。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 用荒诞梦境讽刺现实(官府对文人的轻视) - 借酒表达文人困境(想超脱却穷困) - 结尾峰回路转(同僚的温情让生活仍有希望)

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虽然当小官憋屈、虽然穷得喝不起酒,但还有梅花可赏,有朋友相约,这就是平凡人生的诗意。

杨弘道

淄川人,字叔能,号素庵。气高古,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文章极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