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收到友人书信的喜悦与担忧,情感真挚动人。
首联用"青鸟传信"和"蓝桥相会"两个典故,暗示收到远方来信的惊喜。"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蓝桥"是恋人相会之地,这里用来比喻友人书信如约而至的欣慰。
颔联写收到书信的季节特征。梧桐叶落是立秋的典型景象,诗人巧妙地将书信与落叶联系起来,突出时令特点。又将友人比作隔水相望的荷花,既写距离之远,又显情谊之洁。
颈联直抒胸臆:所有愁绪都随云消散,眼中尽是重逢的期待。"豫喜"二字生动刻画出尚未相见就已欢喜的心情,月光下的期待更显美好。
尾联笔锋一转,表达担忧。借用"尾生抱柱"的典故(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为等约会对象,洪水来了也不离开,最后抱柱而死),担心好事多磨,但即便如此也要坚守约定。这种既期待又忐忑的心理十分真实。
全诗以秋日为背景,将收信的喜悦、对友人的思念、对重逢的期待与担忧层层递进,用典自然贴切,情感细腻真挚。特别是最后"喜中带忧"的复杂心理,让这首秋日怀友之作格外动人。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