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采桑子》写的是一个人远行时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上片写景:傍晚时分,诗人回头远望,看到的不是北方的燕山,而是江南的吴山。远处的山峰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像女子盘起的发髻。这里用"翠鬟"这个比喻,把山写得很有灵性,也暗示诗人心里想着家乡的人。
下片抒情:诗人感叹自己已经两鬓斑白,刚走过北方边关,又要渡过长江。他的心却像天上的大雁一样,一夜之间就能飞回家乡。这里"一昔还"三个字特别打动人,把归心似箭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整首词最妙的是对比手法:眼前的山不是家乡的山,身体在奔波而心已飞回家。这种空间和情感的反差,把游子思乡的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