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柬顾斋
秋声无深浅,深浅在一心。
秋听无远近,远近同一音。
月落树影合,磔磔惊栖禽。
长宵畏短梦,醒坐还披襟。
时过意自悔,迹往情弥深。
焉知来日事,追念不及今。
寸肠积万感,并入秋风吟。
秋风亦何为,空使年鬓侵。
秋听无远近,远近同一音。
月落树影合,磔磔惊栖禽。
长宵畏短梦,醒坐还披襟。
时过意自悔,迹往情弥深。
焉知来日事,追念不及今。
寸肠积万感,并入秋风吟。
秋风亦何为,空使年鬓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里的孤独沉思,通过秋声、月光、鸟鸣等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的开头说"秋声无深浅,深浅在一心",意思是秋天的声音本身没有深浅之分,深浅的感受完全取决于听者的心境。这就像同样一场雨,有人觉得浪漫,有人觉得凄凉,全看个人心情。
"月落树影合"这几句描写了具体的秋夜景象:月亮西沉,树影渐渐模糊,突然的鸟叫声惊醒了栖息的鸟儿。漫漫长夜里,诗人害怕做短暂的梦,醒来后披着衣服坐着发呆。这里透露出一种失眠的惆怅。
"时过意自悔"开始转向内心感受:时间流逝让人后悔,往事越久远反而感情越深。诗人感叹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此刻的思念却如此真实。这种对"当下"的珍视很有现代感,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活在当下"。
最后"寸肠积万感"将万千愁绪都寄托在秋风里,但秋风又能怎样呢?它只会无情地带走青春,让人增添白发。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秋风写成无情的时光使者。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抽象的时光流逝具象化,用秋声、月光等可感的事物来表现
2. 情感层层递进,从听秋声到思往事,再到叹人生,自然流畅
3. 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比如"长宵畏短梦"五个字就道尽了失眠者的心理
4. 结尾的反问特别有力,让读者也跟着思考:面对无情的时间,我们该怎么办?
这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对往事的眷恋,是古今相通的人类共同情感,所以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