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十咏效李翰林 其五 桓公井

井水本湛然,人也一沾污。
遂令千载名,涤去还如故。
荒甃翳春苔,寒虫泣秋雨。
我诗辟奸雄,为泄泉石怒。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一口古井(桓公井)来隐喻人性的善恶变化,表达了对虚伪奸诈之人的讽刺。

前四句说井水原本清澈,但被人弄脏了;即使后来洗净,千年的好名声也难恢复——就像一个人一旦做了坏事,名声就永远留下污点。这里用井水的"清白被玷污"比喻人品的堕落。

五六句用破败的井台("荒甃")和秋雨中虫鸣的凄凉画面,暗示这口井(或这个人)已被世人遗忘,只剩萧条。

最后两句最犀利:诗人直接说"我写诗就是要揭露奸雄",替被污染的泉水和石头(象征正直却被伤害的事物)发出愤怒的呐喊。整首诗像一把刀,戳破伪君子的假面具,展现了诗人嫉恶如仇的刚直性格。

通俗理解: 就像一口被扔进垃圾的清水井,洗干净了也没人敢喝;某些人表面装君子,背地干坏事,迟早遭报应。诗人怒斥这些伪善者,替老实人打抱不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