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节妇辞
妾本清河女,嫁作汝南妇。
舅姑性严察,孝养无违迕。
良人从吏弄刀笔,一朝犯法隶军伍。
军逃之罪不容述,妻孥连捕心独苦。
夫因抱病死囹圄,妾欲将夫死无所。
虹河之水通淮浦,妾身一死能自许。
六日浮尸波上来,相逢若与精灵语。
生死同居复同处,愿魂化作双飞羽。
岁岁春风返乡土,月明啼上新阡树。
舅姑性严察,孝养无违迕。
良人从吏弄刀笔,一朝犯法隶军伍。
军逃之罪不容述,妻孥连捕心独苦。
夫因抱病死囹圄,妾欲将夫死无所。
虹河之水通淮浦,妾身一死能自许。
六日浮尸波上来,相逢若与精灵语。
生死同居复同处,愿魂化作双飞羽。
岁岁春风返乡土,月明啼上新阡树。
现代解析
这首《张节妇辞》讲述了一个古代女性的悲惨遭遇和她的忠贞选择,读来令人心酸又感动。
诗中的女主角本是清河地区的普通女子,嫁到汝南后成了媳妇。她的公婆性格严厉苛刻,但她依然尽心侍奉。丈夫是个小官吏,因为玩弄法律文书犯了罪,被发配充军。更惨的是丈夫在军中逃跑(古代逃兵是重罪),导致全家都要被牵连问罪。丈夫最终病死在监狱里,她连给丈夫收尸的机会都没有。
走投无路之下,她选择在虹河投水自尽(这条河通向淮浦)。六天后,她的尸体浮出水面,诗中用浪漫的想象说她的灵魂终于能和丈夫对话了。她最后的愿望是:死后能和丈夫化作比翼双飞的鸟儿,每年春天都能飞回家乡,在月光下的新坟树上啼鸣。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有三点:
1. 真实反映了古代女性的悲惨处境,丈夫犯罪妻子也要连坐,完全没有自主权
2. 用"化鸟归乡"的想象,把悲剧升华成凄美的爱情故事
3. 通过普通人的遭遇,控诉了严苛的封建法律制度
语言上虽然简单,但"浮尸六日""月明啼树"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绝望与执念。最后化作飞鸟的愿望,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爱情最极致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