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枢先生回国①(发表于1932年)
沧海横流到处狂,栽培桃李自春风。
还乡不化身为鹤,踏雪难寻爪印鸿。
浮世人原多聚散,文筵吟罢倏西东。
呈诗敢比河梁别,惆怅苔岑有异同。
故人说项闻名久⑴,名士休云北鲫鱼。
愿见忽惊过半世,重论应胜读奇书。
亭传点易真能继,谷隐谈玄愧不如。
知有遗民伤故国,神州鼎沸十年馀。
管宁皂帽隐辽东,鹭屿鸡津一苇航。
春去飞花感茵溷,人分异地比参商。
我怀旧雨逢今雨,君认他乡作故乡。
归去亲朋如借问,谈瀛休怪话偏长。
还乡不化身为鹤,踏雪难寻爪印鸿。
浮世人原多聚散,文筵吟罢倏西东。
呈诗敢比河梁别,惆怅苔岑有异同。
故人说项闻名久⑴,名士休云北鲫鱼。
愿见忽惊过半世,重论应胜读奇书。
亭传点易真能继,谷隐谈玄愧不如。
知有遗民伤故国,神州鼎沸十年馀。
管宁皂帽隐辽东,鹭屿鸡津一苇航。
春去飞花感茵溷,人分异地比参商。
我怀旧雨逢今雨,君认他乡作故乡。
归去亲朋如借问,谈瀛休怪话偏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文枢先生"回国时所作,充满了对乱世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描写乱世漂泊的无奈。开篇用"沧海横流"比喻动荡的时局,说在这个混乱的年代,教书育人的文枢先生像春风一样培育人才。接着用"化鹤"和"雪泥鸿爪"的典故,表达人生聚散无常的惆怅。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写与友人重逢又别离的复杂心情。作者说早就听说过文枢先生的大名,如今见面却发现彼此都已年过半百。他们谈论学问时,作者自愧不如。想到祖国正处于战乱("神州鼎沸"),更添伤感。
第三部分(后八句)聚焦送别场景。用管宁隐居的典故,暗喻文枢先生的高洁品格。以"飞花"比喻人生漂泊,用"参商"两颗永不相见的星星形容分离。最后叮嘱友人:若家乡亲朋问起你的经历,尽管畅谈海外见闻,不要觉得话多。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通过"春风育桃李""雪泥鸿爪"等生动比喻,将乱世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深厚友谊娓娓道来。最动人的是结尾处"谈瀛休怪话偏长"这句家常话,既化解了离别的沉重,又饱含对友人倾诉的期待,展现了传统文人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