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春寒中辛勤耕作的场景,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戴着防雨的斗笠在晨雾中劳作,挡风的蓑衣抵不住春寒。春雨冲开土块形成沟渠,田埂被水流啃出小缺口,积水泛起微波——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春雨中农田的真实状态。
五六句用身体感受写劳动的艰辛:牛蹄陷在深泥里步履沉重,农民劳作到傍晚大腿酸胀。这里"四蹄"巧妙地把人和牛的感受融为一体,暗示两者都是劳动的主力。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对话,疲惫的农民对后面扶犁的人说"别犹豫快扬鞭",在辛劳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这种突如其来的口语让整首诗从写景突然有了人情味,把农民坚韧乐观的性格点活了。
全诗妙在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雨雾、春寒、泥泞、酸痛的肢体感受,让读者自己体会农耕的辛苦。最后那句带着喘息声的催促,像镜头突然拉近的特写,让读者仿佛能看见说话人呵出的白气和额头的汗珠。
楼璹
又名楼璹,字寿玉,又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楼异之子。以父任得官,初为婺州(今浙江金华)幕僚。绍兴三年(1133年)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绘制《耕织图诗》45幅,反映江南农业情况。每图皆配以五言八句诗,书后附有作者孙楼洪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