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乘船穿越三峡时的惊险与走出险境后的豁然开朗,形成强烈对比,充满人生隐喻。
前两句写险境:小船在犬牙交错的山峰间穿行,浪花像雪山一样压来,冷得人连骨髓都在发抖。这里用"乱峰"和"雪浪"的视觉冲击,加上"毛骨寒"的身体感受,把三峡的险恶环境写得如在眼前。
后两句写转机:当船终于驶出峡谷,眼前突然展开平坦辽阔的楚地天空,这时回头望着刚经历的蜀道艰险,不禁长舒一口气。这个转折就像我们生活中闯过难关后的释然,"喜见"二字直接道出心情变化。
全诗用短短四句完成"紧张-释放"的情绪转换,就像坐过山车:前半段提心吊胆,后半段畅快轻松。这种写作手法让读者也能感同身受,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柳暗花明"的经历。最妙的是最后那个"长吁",既是叹气也是松气,把复杂情绪都浓缩在一个动作里。
陈柏年
陈柏年,内江(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清光绪《内江县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