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根华丽柱子(华柱)在阳光下闪耀如丹霞的奇幻景象,充满神话色彩和视觉冲击力。
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柱子的来历:不知哪年从荒原深处拔来这根巨柱("撑宛荒"),像把整棵珊瑚树直接砍来当建材。这里把柱子比作珊瑚树,既突出其珍贵罕见,又暗示柱身可能布满珊瑚般的纹理或装饰。
后两句聚焦光影效果:阳光整天照耀着柱子("长日灿朝霞"),让它像朝霞一样绚烂;柱身上或许雕刻着荷花图案("芙蕖"),晨露凝结时更添清新。诗人用"挹新露"这个动作描写,让静止的柱子仿佛有了捧接露水的生命力。
全诗仅20字就构建出三个神奇画面:蛮荒取柱的洪荒之力、珊瑚巨柱的奢华质感、霞光露珠中的灵动光影。通过将柱子"神话化"的写法,把普通建筑构件升华为充满仙气的艺术杰作,展现出古人化平凡为神奇的审美能力。
方凤
(1240—1321)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