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思堂四言
有亭央央,高丘之傍。
父兮母兮,坚深埋藏。
厦屋凄凉,宰木成行。
春秋蒸尝,酒浆牛羊。
身体俯伛,虽劳弗彰。
心志瞀乱,虽烦弗扬。
欲求幽阴,茫茫洋洋。
两间四方,实击我肠。
何以照之,明神后皇。
凡今之人,谁同慨伤。
父兮母兮,坚深埋藏。
厦屋凄凉,宰木成行。
春秋蒸尝,酒浆牛羊。
身体俯伛,虽劳弗彰。
心志瞀乱,虽烦弗扬。
欲求幽阴,茫茫洋洋。
两间四方,实击我肠。
何以照之,明神后皇。
凡今之人,谁同慨伤。
现代解析
这首《敬思堂四言》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父母的深切思念,读来感人至深。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场景描写中的哀思 诗开头描绘了父母安葬的环境:山坡旁的亭子、成排的墓前树木、空荡的老屋,这些景物都透着冷清。诗人用"央央"(显眼)和"凄凉"形成对比,突出物是人非的孤独感。祭祀时的牛羊酒食、弯腰行礼的细节,都是对父母生前尽孝的延续。
2. 内心矛盾的痛苦 诗人坦诚地说出复杂心情:身体劳累却不觉得辛苦(因为心甘情愿),心里烦乱却无法宣泄。想与父母地下相见,又觉得死亡世界"茫茫洋洋"不可触及。这种既渴望又无望的矛盾心理,真实展现了丧亲之痛。
3. 孤独无解的追问 最后诗人发出两声呐喊:先问天地四方("两间四方"),再问神明("明神后皇"),其实都是在问:谁能懂我的痛苦?"谁同慨伤"这个反问句特别打动人,说明再隆重的祭祀也填补不了失去至亲的空虚。
全诗就像一封寄往天堂的家书,没有华丽辞藻,只有最朴实的思念。诗人通过祭祀场景、心理挣扎、孤独追问这三层递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祭如在"的传统情感——父母虽已离去,但爱与记忆永存。这种跨越生死的牵挂,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