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新亭涕,山河禹贡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两句,但包含了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家国忧思。

第一句"社稷新亭涕"借用了一个历史典故:东晋时期,南渡的士大夫们常在新亭聚会,望着北方故土流泪。这里用"新亭涕"表达对故国山河的思念和忧国忧民的悲怆之情。

第二句"山河禹贡书"中的"禹贡"是《尚书》中的名篇,记载了大禹治水后划分九州的事迹。这里用这个典故,既表达了对完整统一的山河版图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国家治理的期待。

两句话连在一起,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面对破碎山河的悲痛泪水,一边是向往着大禹时代那样完整有序的国土。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既抒发了对现实的忧虑,又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期盼。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两个经典的历史典故,就勾勒出一幅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既有对现实的感伤,又暗含着重整山河的抱负。这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所在。

谌祜

谌祜(一二一三~一二九八),字自求,号桂舟,又号服耕子,南丰(今属江西)人。布衣终身。元大德二年卒,年八十六。有《桂舟歌咏》等,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