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古松歌用洪右臣前辈古槐韵

金枝翠羽摇晴空,神仙出没明光宫。忽遘罡风坠灵杖,苍髯拂拂如虬龙。

骑龙仙人入云去,老向空山饱霜露。上枝盘郁纷攫拿,下枝化石形杈丫。

山深无人万籁静,独鹤归来月斜影。一声清唳立霜梢,唤起人间尘梦醒。

老僧披衣出茅堂,手攀古藤渡石梁。下观飞瀑亦长啸,为我说偈三千章。

华顶峰高断樵路,片片白云从此度。祇愁夜半风雷鸣,飞作神龙不知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松树的奇幻景象,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自然之美。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松树的神话形象
诗的开头就把松树比作神仙的拐杖坠落凡间,树枝像龙须一样飘动。接着想象有仙人骑着这条"龙形松树"飞走,留下老松树在山中经历风霜。这种写法让普通的松树瞬间有了灵性。

2. 动静结合的描写
白天能看到松枝在晴空中摇曳(金枝翠羽摇晴空),夜晚则呈现"独鹤归来月斜影"的静谧画面。特别是鹤的鸣叫声(一声清唳)打破寂静,象征着唤醒世人。

3. 人与自然的互动
后半段出现老僧形象,他攀着古藤过石桥,对着瀑布长啸,为诗人讲述佛理。这个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交流。

4. 隐含的人生哲理
通过松树历经沧桑仍傲然挺立,鹤鸣唤醒尘世梦境,老僧说佛理等意象,表达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最后担心松树化作飞龙离去,又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全诗就像一部自然纪录片+奇幻电影:
- 镜头从耀眼的晴空摇向苍劲的古松
- 穿插仙人骑龙的幻想画面
- 转入月下鹤影的静帧特写
- 最后是老僧在瀑布前的长镜头
通过这种充满想象力的写法,把普通山景写得仙气飘飘,同时传递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杨晨

达州永睦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授荆南府教授。高宗绍兴四年,丞相赵鼎荐其才,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论荆蜀形势,高宗遣抚谕四川,为督府机宜。吴玠馈遗过礼,晨不欲阻其意,既还,悉上诸郡督以佐用。时书檄填委,晨援笔立成。凡大议未决,必取裁焉。官至礼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