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哀伤的场景,但结尾却透出一种超脱的哲理。
开头两句用声音来表现悲伤。"薤歌"是古代送葬时唱的歌,"声咽"形容歌声哽咽断续,"些声长"说明这悲伤的声音拖得很长。听着这样哀伤的歌声,让人心碎肠断。这里通过听觉感受,让读者直接体会到浓重的哀愁。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自然景象来对比人世间的悲伤。太阳依旧像往常一样西沉,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暗示着宇宙的运行不会因为人的悲伤而改变。"大千"指整个世界,"无地著凄凉"是说整个宇宙间其实没有地方真正容得下这份凄凉。诗人似乎在说:个人的悲伤在永恒的自然面前,终究是渺小而短暂的。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先用具体的声音描写让人感受到强烈悲伤,再用永恒的自然景象将这种悲伤消解。它告诉我们:人生固然有痛苦,但若放眼更大的时空,这些痛苦终将被时间抚平。这种从"小悲伤"到"大境界"的转折,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释文礼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