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中动物与僧人和谐共处的画面,充满禅意和自然趣味。
前句"鹿采花修供"写鹿儿采花献给僧人,像虔诚的信徒供奉香火。这里的"修供"不是真的宗教仪式,而是用拟人手法表现鹿的灵性——它们仿佛懂得尊重修行者,用山间野花表达亲近。
后句"猿分石坐禅"更妙,猴子居然和僧人分享打坐的石头,各自安静修行。诗人把动物也想象成修行者,猴子打坐的画面既滑稽又透着庄重,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感受到万物平等的禅理。
全诗仅十个字,却通过鹿献花、猴打坐两个灵动场景,把深山古寺的幽静、人与动物的默契写得活灵活现。没有直接写僧人,但通过动物的行为,反而衬托出僧人平和慈悲的气场,连野兽都愿与他为伴。这种"不写之写"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