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春雨①

凤山南望⑴海天遥,春至空濛暮复朝。
气动蛟龙初起蛰,声催螺蚌尽乘潮。
潇潇馀响纷传幄,淰淰轻寒镇入宵。
羁旅有情谁遣此,短檠相对伴萧寥⑵。

现代解析

这首《凤山春雨》是一首描绘春天雨后山景的诗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1. 标题《凤山春雨》: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和背景,即在凤山上看到的春雨景象。

2. 首句“凤山南望海天遥”:诗人站在凤山上,向南望去,海天交接,视野开阔。

3. 次句“春至空濛暮复朝”:春天到来,天气多变,早晨还晴朗,傍晚就云雾朦胧了。空濛,形容雨雾缭绕,若有若无的景象。

4. 第三句“气动蛟龙初起蛰”:春雷震动,仿佛唤醒了蛟龙和冬眠的虫儿,暗示了春雨的到来。蛰,指动物冬眠。

5. 第四句“声催螺蚌尽乘潮”:春雨的声音催促着螺蚌等水生动物随着潮水涌现。乘潮,指随着潮水浮动。

6. 第五句“潇潇馀响纷传幄”:春雨绵绵,余音袅袅,声音传遍了整个空间。幄,帷幔的意思,这里形容声音的扩散。

7. 第六句“淰淰轻寒镇入宵”:春雨带来的寒意渐渐深入夜晚,淰淰(音同凛冽),形容寒冷的样子。镇,常用来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

8. 末句“羁旅有情谁遣此,短檠相对伴萧寥”:诗人旅途中的情感被春雨触动,感到孤寂和凄凉。短檠(音同情),指油灯之类的照明工具。萧寥,形容空旷寥廓,这里带有一种孤独和落寞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雨后的山景,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春雨的独特感受和对旅途中的孤独之情的抒发。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雨的细腻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