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献廷中翰

谁杀伯仁来,马迹蛛丝耐玩索;
我悲次公逝,凤毛麟角此佯狂。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一位叫张献廷的朋友,用典巧妙,情感真挚。

上联"谁杀伯仁来"借用晋代典故:大将军王敦造反时,有人建议杀掉忠臣周伯仁,王敦含糊答应,结果周伯仁被杀。这里暗指张献廷可能死于政治阴谋。"马迹蛛丝"比喻凶手留下的细微线索,说这些线索值得仔细推敲,表达了要追查真相的决心。

下联"我悲次公逝"直抒悲痛,"次公"是对张献廷的尊称。"凤毛麟角"形容他是极其罕见的人才,"佯狂"指他表面狂放不羁实则才华横溢。整句在惋惜:这样难得的人才,为何要假装疯癫来保全自己(最终还是离世)。

全联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比喻,既表达了对友人枉死的痛心,又暗含对当时黑暗政治环境的控诉。用"伯仁"暗示友人死于非命,用"凤毛麟角"突出其珍贵,最后"佯狂"二字更是透露出在乱世中,连最优秀的人都不得不装疯卖傻以求自保的悲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