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郝伯常雁足诗

深羁孤馆鬓毛斑,猛虎摇鬒障海寰。
玉树已歌归逝水,羽书难射隔平山。
不须羝乳终回汉,肯学鸡鸣诈度关。
一寸蜡丸凭雁寄,明年春尽竟生还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被长期囚禁在异乡的人,内心充满对自由的渴望和坚定的归乡信念。

前两句描写现状:白发苍苍的诗人被困在孤零零的驿馆,像猛虎被关在笼中,连大海都成了阻隔自由的屏障。这里用"猛虎"比喻自己不甘被困的刚烈性格。

中间四句用三个典故表达决心:
1. "玉树已歌"指陈朝灭亡的典故,暗示朝代更替的无奈
2. "不须羝乳"用苏武牧羊的典故,表示自己不像苏武要等公羊产奶才回国
3. "肯学鸡鸣"用孟尝君门客学鸡叫过关的典故,表示不屑用欺骗手段脱身

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把写好的蜡丸信绑在雁脚上,坚信明年春天前一定能活着回家。这个"一寸蜡丸"既是真实的信件,也象征着永不熄灭的希望。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尊严、不卑不亢的态度。诗人既不屈服,也不走歪门邪道,而是用最堂堂正正的方式等待转机。这种"困兽犹斗"的骨气,和"春尽生还"的乐观,让这首诗特别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