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龙泉观冒雨行即景

峭风含雨自成悽,宛转襄城辙渐迷。
岩电忽垂疑帝笑,江雷初上似儿啼。
遥旌破壁看初没,杂树含烟晕却齐。
恍忽淮南朝帝过,西岩喔喔午时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行路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细腻的感官体验。

开篇"峭风含雨自成悽"直接点明环境:陡峭的山风裹着冷雨,自然透出凄凉之感。诗人沿着襄阳城的车辙前行,雨水让道路渐渐模糊难辨("宛转襄城辙渐迷")。

中间两联运用大胆的比喻:闪电从山岩垂下,像是天帝在发笑("岩电忽垂疑帝笑");江上的雷声初起,又像婴儿的啼哭("江雷初上似儿啼")。远处破损的墙壁上,旌旗在雨中时隐时现("遥旌破壁看初没");烟雨中的树木轮廓模糊,仿佛被晕染成一色的水墨画("杂树含烟晕却齐")。

结尾处诗人产生幻觉,仿佛自己像淮南王刘安一样得道升天("恍忽淮南朝帝过"),这时西边山岩传来午时鸡鸣("西岩喔喔午时鸡"),将思绪拉回现实。

全诗通过风雨、雷电、烟树等意象,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意境。诗人把自然现象人格化(天帝笑、婴儿啼),又将现实景物艺术化(晕染的树木),最后用神话典故和鸡鸣声收尾,在奇幻与真实之间巧妙切换,展现了雨中行路的独特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