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之去腊来书,以岳降告兹。客特兴乡始得有暇把笔,想当笑其尚不健忘耳(戊午二月初二日)(癸丑)

丙辰与公识,忽忽已三年。
丁巳奉来书,索我诗一篇。
茶座自通名,回忆是狂生。
鸡碑溯虫鸟,鬲鬲辨周秦。
公示拟离骚,掷地金石声。
壮游经十省,历历画图真(公拟骚写所经十省历历如画图)。
樗栎见笼收,诗文贱子诹。
江北香茗啜,泸东市酒求。
惭公河海量,而无涓滴酬。
恭闻降申甫(癸卯十月十三日为公生日),客岁七十五。
梅开小阳月,春煦长生树。
森森玉笋班,羡公好儿女。
濯濯出尘姿,羡公坦腹婿。
蒙庄说灵椿,安期荐枣脯。
济济集朋簪,定知工祝嘏。
仲春春风暖,想见公容晖。
仲春桃李花,相见公颜怡。
何时来锦城,抵足话心期?
何时有蜗庐,悬榻待高车。
两俱白头白,天涯两相隔。
贱子诚稽懒,补诗道契阔。
何时一樽酒,同向花间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朋友写给另一位长辈的生日祝福信,字里行间充满真挚的情感和温暖的回忆。

开头部分作者回忆了与这位长辈的相识过程:三年前(丙辰年)初次见面,去年(丁巳年)收到对方来信索要诗作。作者想起当初在茶座自我介绍时,对方还记得自己年轻时狂放不羁的模样。两人曾一起研究古代碑文(鸡碑虫鸟),讨论周秦时期的文字(鬲鬲),这位长辈还写过类似《离骚》风格的诗作,文采斐然如金石掷地有声。

诗中特别提到这位长辈壮游十省的丰富经历,说他的诗就像画一样生动展现各地风光。作者谦虚地表示自己才能平庸(樗栎是劣质木材的比喻),却得到对方指点诗文。他们一起在江北品茶,在泸东买酒,但作者惭愧自己酒量太小(河海量对比涓滴),无法陪长辈尽兴。

生日祝福部分写道:听说您去年(客岁)七十五岁大寿时正值小阳春(农历十月),像梅花绽放般充满生机。作者羡慕长辈有优秀的子女(玉笋班喻指杰出后代)和出众的女婿(坦腹婿用东晋典故)。用庄子笔下长寿的灵椿树和仙人安期生的仙枣作比,想象当时贺寿宾客云集的热闹场面。

最后表达思念之情:在这春暖花开的二月(仲春),想象您容光焕发的样子。期盼何时能来成都(锦城)相聚,或在自己简陋的住处(蜗庐)接待您。虽然我们都已白头,却天涯相隔。作者自责拖延回信,想用这首诗弥补疏于联络的歉意,期待有一天能共饮花间。

全诗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品茶、买酒、赏碑)、生动的比喻(金石声、画图、灵椿)和诚挚的期盼,展现了一段忘年之交的深厚情谊,既有对长者才华人品的敬重,又有朋友间的亲切随意,读来温馨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