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仙曲

空同之山高崔嵬,玉为楼阙金银台。
千年琪树常不摧,灵芝丛长如蒿莱。
中有人兮颜如孩,我欲从之隔尘埃。
寒浆甘冽初发醅,斟以琼玉流霞杯。
仙不降兮情屡猜,真宰上诉天门开。
鸾车鹤驾纷徘徊,青童玉女相追陪。
仙人手持绛节来,足底日月双轮回。
风驱六萌声如雷,仙人向我笑且哀。
不见茂陵土一抔,叵耐风骨非仙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凡人向往仙境却无法企及的怅惘故事,用绚丽的画面和反差手法展现了"求仙不得"的人生遗憾。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仙境诱惑(前六句)
用"玉楼金台""千年神树""遍地灵芝"等华丽意象堆砌出令人神往的仙境,特别强调有个"面容如孩童"的仙人,暗示长生不老的诱惑。但"隔尘埃"三字突然打破幻想,点明凡仙有别。

2. 求仙仪式(中间八句)
诗人准备了仙界美酒(寒浆)、珍贵酒杯(流霞杯),却迟迟等不到仙人降临。直到虔诚祈祷后,天门才打开,出现"鸾车鹤驾""青童玉女"的盛大场面。这里用"笑且哀"的仙人表情埋下伏笔——仙人既怜悯凡人的执着,又惋惜其注定失败。

3. 现实警醒(最后两句)
突然转折到汉武帝的茂陵(著名求仙失败的帝王),像一盆冷水浇醒美梦。"风骨非仙才"既是仙人委婉的拒绝,也是诗人清醒的自我认知——没有仙缘的人,再努力也是徒劳。

诗歌魅力在于:
- 用"金银台""日月轮回"等夸张意象营造出震撼的仙界图景
- 通过"准备美酒-虔诚祈祷-仙人降临"的完整仪式感增强代入感
- 结尾的茂陵典故形成强烈反差,让求仙幻想重重摔回现实
- "笑且哀"的仙人形象非常传神,既有神性又带人情味

本质上是在说:人们向往永恒的美好,但必须承认某些界限无法突破。这种对生命局限的清醒认知,反而比盲目追求长生更显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