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 其三
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
儿大须娶妻,女大须嫁处。
户役差耕来,弃抛我夫妇。
妻即无裙韨,夫体无裈裤。
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
当头忧妻儿,不勤养父母。
浑家少粮食,寻常空饿肚。
男女一处生,却似饿狼虎。
粗饭众厨餐,美味当房祛。
努眼看尊亲,只觅乳食处。
少年生平又,老头自受苦。
儿大须娶妻,女大须嫁处。
户役差耕来,弃抛我夫妇。
妻即无裙韨,夫体无裈裤。
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
当头忧妻儿,不勤养父母。
浑家少粮食,寻常空饿肚。
男女一处生,却似饿狼虎。
粗饭众厨餐,美味当房祛。
努眼看尊亲,只觅乳食处。
少年生平又,老头自受苦。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惨故事,读起来特别扎心。
老两口生了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看起来儿女双全很圆满,但实际生活却像掉进了苦水缸。孩子们长大后,儿子要娶媳妇,女儿要嫁人,这些开销把老两口榨干了。官府还来收税派劳役,逼得老两口连条完整裤子都穿不上。
最让人心寒的是儿女们的态度。八十岁的父母还得操心五十五岁的儿子,儿女们像饿狼一样只顾自己吃喝,把好吃的藏在自己屋里。父母饿得前胸贴后背,儿女们却瞪着眼睛到处找奶喝——这里用"找奶"暗指儿女们还在向年迈的父母索取。
全诗最狠的两句是"男女一处生,却似饿狼虎",把亲生孩子比作吃人的野兽。最后两句更是绝望:年轻人活得潇洒,老人却在默默受苦。这种强烈的对比,把封建社会底层老人"养儿防老"梦想的破灭写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就像用粗陶碗装苦药,语言土得掉渣但特别真实,每个字都在控诉那个时代普通农民的生存困境。今天读来依然让人鼻子发酸,因为对弱势群体的漠视,古今都一样让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