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道中

流亡极目问黄沙,处处门空立倦鸦。
踏破马蹄惟白骨,湿来人泪尽红花。
田畴弥望无残粒,长令依然唱晚衙。
不识圣明曾旰食,却教新草上封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荒凉破败的乡村景象,充满了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开头两句写诗人流亡途中看到的惨状:放眼望去只有漫天黄沙,家家户户门窗洞开,只剩疲惫的乌鸦站在空荡荡的门前。这里用"倦鸦"这个意象,暗示连动物都因战乱而疲惫不堪。

三四句通过具体细节展现残酷现实:马蹄踏过的路上只有白骨,人们流下的泪水浸湿了野花。这里"红花"与"白骨"形成强烈对比,突出生命的脆弱与战争的残酷。

五六句写农田荒芜的惨象:放眼望去田地颗粒无收,可官府还在按时点卯办公。这种对比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的冷漠。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愤慨:皇帝自称勤政到废寝忘食,可眼前却是新草长满坟头的景象。这里"新草上封斜"暗指无数新坟,直接控诉了所谓"圣明"统治下的真实惨状。

全诗用白描手法,通过乌鸦、白骨、荒田、新坟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饱含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谴责,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