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 雪晴登金山(壬午)
千里春波初绿,小浪扶风,轻舟停叶。
孤攀雪磴,峻踏鲛门冰裂。
珠楼嵌壁,僧居鸟上,玉柱冲流,人游鱼列。
漫自振衣长啸,巨浸稽天,江山目领空阔。
迢递不堪凝望,别离早、已迁岁月。
南路愁烟织,知故乡何处,一水疑接。
群峰鳞次,石骨乱堆琼屑。
指点孙吴遗策在,笑当时横铁。
沉吟浩叹,感寒潮呜咽。
孤攀雪磴,峻踏鲛门冰裂。
珠楼嵌壁,僧居鸟上,玉柱冲流,人游鱼列。
漫自振衣长啸,巨浸稽天,江山目领空阔。
迢递不堪凝望,别离早、已迁岁月。
南路愁烟织,知故乡何处,一水疑接。
群峰鳞次,石骨乱堆琼屑。
指点孙吴遗策在,笑当时横铁。
沉吟浩叹,感寒潮呜咽。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雪后初晴时登上金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上阕写景气势磅礴:开篇用"千里春波"展现开阔江景,随后用"小浪扶风"这样拟人化的描写,让江面显得生动活泼。"孤攀雪磴"四句通过"峻踏""冰裂"等动词,生动再现了攀登险峻山路的场景。接着用"僧居鸟上""人游鱼列"这样新奇的比喻,将寺庙的高耸和游人如鱼群般穿梭的景象写得趣味盎然。最后"振衣长啸"的豪迈动作,配合"巨浸稽天"的壮阔视野,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畅快心情。
下阕转入抒情:诗人远眺时突然想到与故乡的阻隔,"南路愁烟织"用纺织的意象把愁绪写得具体可感。"群峰鳞次"两句把山峰比作鱼鳞,把积雪比作碎玉,既形象又优美。最后借孙吴典故,从历史兴衰联想到个人际遇,"寒潮呜咽"的结尾既呼应开篇的江景,又给全词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全词最妙处在于将雄奇的自然景观与细腻的人生感悟完美结合。写景时既有"珠楼嵌壁"的工笔细描,又有"江山空阔"的泼墨写意;抒情时既有登高望远的豪情,又有思乡怀古的惆怅。特别是"人游鱼列""石骨琼屑"等新鲜比喻,让寻常景物焕发出独特光彩,充分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