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端履

太守忧民只寸心,按行安得百其身。
烦君为我家家问,要使重崖处处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位地方官员的口吻,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和无力感,同时寄托了美好的治理理想。

前两句"太守忧民只寸心,按行安得百其身"直白地表达了官员的无奈:我虽然心里装着百姓的苦难(寸心指微小但真诚的心意),但一个人分身乏术(百其身指变成一百个自己),无法亲自走访每家每户解决问题。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让读者看到古代清官的真诚与局限。

后两句"烦君为我家家问,要使重崖处处春"笔锋一转,托付下属(李端履)代为走访,并提出了美好愿景:不仅要走访每家每户(家家问),更要让连最偏远的山崖(重崖)都充满生机(处处春)。这里用"春"象征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把枯燥的政务工作诗意化,展现了理想主义的治理蓝图。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个人力量有限),又有超越困境的积极态度(委托他人+追求普遍幸福)。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感,以及将行政事务升华为艺术表达的智慧,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古代优秀官员的民本情怀。

马光祖

马光祖(约1201—1270),字华父,号裕斋,宋浙江东阳马宅镇(一说城西)人。赐号裕斋,封金华郡公,谥号庄敏。生于南宋庆元庚申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200年),宝庆丙戌年(公元1226年)“试南宫叨进仕”。后历任沿江制置使、江东转运使、知临安府(今杭州)、三知建康府(今南京)、户部尚书、大学士,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拜参知政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升授为知枢密院事,以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的光禄大夫)致仕。马光祖卒于咸淳癸酉年(公元1273年)五月十五日,享年七十有四。马光祖是与范中淹、王安石等齐名的宋朝名相,《宋史·卷四一六》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