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真文忠公画像

群贤辅绝学,嵯峨武夷峰。
荧荧方瞳光,汲汲汗简中。
缅怀文明初,苍佩极匪躬。
执笔侍玉署,妙语工弥缝。
飞尘变苍狗,潜渊閟游龙。
空馀经济心,劳徕饥飞鸿。
浊水投神胶,扬清乃奇功。
乔松不并世,寒飙转秋蓬。
生世我已后,正绪遗颛蒙。
惕然拜公像,斯道非终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真文忠公)的画像,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学问传承的思考。

开头四句写一群贤人聚集在高耸的武夷山,追随这位学者研究学问。学者目光炯炯有神,勤奋地在竹简上著书立说。这里用"荧荧方瞳光"生动表现了学者专注治学的神态。

中间八句回忆学者生平:他佩戴苍玉(象征高洁),鞠躬尽瘁为文明发展;在翰林院执笔为文,言辞精妙;世事变迁如白云苍狗,他像潜渊的游龙般深藏不露;心怀济世之志,却只能为饥民奔走;就像用神胶净化浊水,他的功绩在于激浊扬清。

最后六句抒发感慨:像他这样的高洁之士已难寻觅,寒风中的蓬草暗示时代变迁。诗人遗憾自己生不逢时,未能亲受教诲,但通过瞻仰画像,确信先贤的学问之道不会断绝。

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武夷峰、苍狗、游龙、飞鸿等)展现了一位学问精深、品德高尚的学者形象,表达了对其人格和学问的敬仰,也传递了文化传承的信念。最后"斯道非终穷"的结语尤为有力,彰显了文化精神的永恒价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