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傍晚时分进入蓝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淡淡的乡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写的是眼前的景色和心中的思绪。"微烟已辨秦中树"是说傍晚的薄雾中,还能隐约辨认出关中地区的树木,说明诗人已经离家不远了。"远梦更依江上台"则是说虽然身在远方,但梦里常常回到家乡江边的楼台,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后两句转入当下的感受。"看落晚花还怅望"写诗人看到暮春时节的落花,不禁感到惆怅,这既是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也暗含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叹。"鲤鱼时节入关来"点明此时正是鲤鱼洄游的季节,诗人也在这个时节回到了关中地区。这里用鲤鱼洄游的自然现象,暗喻自己像鱼儿一样终于回到了故乡。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薄雾、树木、落花、鲤鱼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和时光易逝的感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家"或"我老了",而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景物描写,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蕴藉的魅力所在。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